一、師資隊伍
翻譯系現任專職教師12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6名;高級職稱3人,碩士生導師3人;在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知名高校研修過的教師4名;專任教師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其中50歲及以上的教師1人,40-49歲的教師3人,30-39歲的教師8人,占比66.7%。
二、教學工作
翻譯系致力于強化實踐教學,注重翻譯實踐,以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為目的。利用微課,說課,翻轉課堂等,實現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積極探索本科翻譯專業與MTI打通教學,相互滲透,協同發展。積極嘗試與本學院日語專業互享課程,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進步。定期邀請翻譯領域的理論與行業專家到翻譯系講學講座,拓展師生視野。積極開拓翻譯實踐基地,嘗試與翻譯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翻譯專業的教學條件完備,擁有較先進的口筆譯實踐基地和實驗室,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圖書資源。擁有科研平臺“翻譯研究中心”以及學生社會活動“翻譯學社”、“翻譯工作坊”,創建了口筆譯卓越人才培養平臺,建立了高層次的示范實習基地,包括“廣交會”、清遠市德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市新華聚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廣東航星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廣州粵交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等,與廣州聯普翻譯有限公司/翻譯學院建立示范基地,且獲廣東省研究生示范基地立項。
三、科學研究
本系曾文雄教授在廣東省外國語言學會擔任副會長、廣東省翻譯學會和中國教育語言學學會擔任理事和常務理事。陳海濤、葛麗2位教師擁有國家人事部頒發的二級口/筆翻譯證書。
曾文雄教授主持廣東省教育質量工程(教學團隊)“商務口筆譯教學團隊”、廣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聯合示范基地”、校級研究生示范課程、研究生教研項目等。其余教師的主要教學科研成果包括第八屆校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5年廣東省哲學社科“十二五”規劃立項、指導學生獲得第七屆廣東大學生翻譯大賽英語筆譯比賽本科組二等獎等。
張春燕副教授15-17年來在《現代外語》、《中國外語》、《外語教學》、《當代修辭學》等CSSCI刊物上發表系統功能語言學方向論文14篇。
陳海濤在2014-2015、2015-2016學年度“三育人”評比中獲得“先進個人”稱號,獲得2014年度“授課十佳青年教師”稱號,奪得2015年外研社“教學之星”大賽亞軍,并獲得了第七屆“圖書館杯廣東全民英語口語大賽”最佳指導老師獎。
陳雁在第二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中榮獲優秀獎,榮獲2016年廣東財經大學“授課十佳青年教師”,指導學生參加第二十屆“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獲得三等獎。
葛麗榮獲2013-2014學年度“教學質量優秀獎”、獲得2013“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廣東賽區指導優勝獎、2013年廣東省大學生“藍鴿杯”英語口譯比賽優秀指導獎。
翻譯系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結合外國語學院的辦學指導思想、學科定位和發展目標,制定了翻譯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德才兼備、具有扎實的聽說讀寫譯能力、英語語言文學知識和較深厚的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夠熟練運用英語在政府部門、外向型企業、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領域從事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英語專業人才。培養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和廣闊國際視野、熟練掌握相關的工作語言,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寬廣的知識面、較高的跨文化交際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了解中外社會文化,熟悉翻譯基礎理論,較好地掌握口筆譯專業技能,熟練運用翻譯工具和信息技術,了解翻譯及相關行業的運作流程,并具備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成為勝任外事、經貿、教育、文化、科技、軍事等領域的口筆譯或跨文化交流工作的復合型專門人才。
五、本系特色
翻譯專業教學可資利用的硬件教學設施先進,包括同聲傳譯實驗室一間(60座),口譯實驗室三間(各 40 座),計算機輔助翻譯實驗室 1 間(40 座)。其中同聲傳譯室建于2014年。整室由16個代表席、36個旁聽席、4個譯員間、一個發言席、一個主控臺組成,輔以投影,形成完整的同聲傳譯、交替傳譯教學、訓練和測試系統。一切教學活動可全程跟蹤錄音,供教學檢查,教學反饋和教學資料的收集。該室可以用于同傳和交傳教學、訓練、測試、語言實驗室類教學以及小型國際會議的模擬承辦,還可以實現會議的多語言接力傳譯。整室面積約150㎡,布局合理、美觀、實用,環境安靜,是外語教學、科研的立項實習實訓基地,在同類院校中處于領先地位。